環境保護部令
部令 第41號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辦法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辦法》已於(yu) 2016年11月2日由環境保護部部務會(hui) 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辦法
環境保護部部長 陳吉寧
2016年11月16日
附件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辦法
**條 為(wei) 規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依據《環境影響評價(jia) 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製定本辦法。
**條 本辦法適用於(yu) 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分類管理名錄》規定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
第三條 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依照本辦法規定,辦理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手續。
第四條 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應當符合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等要求。
建設單位對其填報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內(nei) 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
第五條 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nei) 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
按照國家有關(guan) 規定,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被調整為(wei) 市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派出分局的,由市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組織所屬派出分局開展備案管理。
第六條 建設項目的建設地點涉及多個(ge) 縣級行政區域的,建設單位應當分別向各建設地點所在地的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第七條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采用網上備案方式。
對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建設項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采用紙質備案方式。
第八條 環境保護部統一布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網上備案係統(以下簡稱網上備案係統)。
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nei) 組織應用網上備案係統,通過提供地址鏈接方式,向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分配網上備案係統使用權限。
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向社會(hui) 公告網上備案係統地址鏈接信息。
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將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規範性文件中與(yu)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相關(guan) 的管理要求,及時在其網站的網上備案係統中公開,為(wei) 建設單位辦理備案手續提供便利。
第九條 建設單位應當在建設項目建成並投入生產(chan) 運營前,登錄網上備案係統, 在網上備案係統注冊(ce) 真實信息,在線填報並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
第十條 建設單位在辦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手續時,應當認真查閱、核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分類管理名錄》,確認其備案的建設項目屬於(yu) 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分類管理名錄》規定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
對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分類管理名錄》規定應當編製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或者報告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不得擅自降低環境影響評價(jia) 等級,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並辦理備案手續。
第十一條 建設單位填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時,應當同時就其填報的環境影響登記表內(nei) 容的真實、準確、完整作出承諾,並在登記表中的相應欄目由該建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簽署姓名。
第十二條 建設單位在線提交環境影響登記表後,網上備案係統自動生成備案編號和回執,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即為(wei) 完成。
建設單位可以自行打印留存其填報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回執。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回執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確認收到建設單位環境影響登記表的證明。
第十三條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完成後,建設單位或者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在建設項目建成並投入生產(chan) 運營前發生變更的,建設單位應當依照本辦法規定再次辦理備案手續。
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完成後,建設單位應當嚴(yan) 格執行相應汙染物排放標準及相關(guan) 環境管理規定,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中填報的環境保護措施,有效防治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
第十五條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完成後,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通過其網站的網上備案係統同步向社會(hui) 公開備案信息,接受公眾(zhong) 監督。對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建設項目,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嚴(yan) 格執行國家有關(guan) 保密規定,備案信息不公開。
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有關(guan) 規定,將其完成備案的建設項目納入有關(guan) 環境監管網格管理範圍。
第十六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建設單位有以下行為(wei) 的,有權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ju) 報:
(一)環境影響登記表存在弄虛作假的;
(二)有汙染環境和破壞生態行為(wei) 的;
(三)對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分類管理名錄》規定應當編製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或者報告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擅自降低環境影響評價(jia) 等級,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並辦理備案手續的。
舉(ju) 報應當采取書(shu) 麵形式,有明確的被舉(ju) 報人,並提供相關(guan) 事實和證據。
第十七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采取抽查、根據舉(ju) 報進行檢查等方式,對建設單位遵守本辦法規定的情況開展監督檢查,並根據監督檢查認定的事實,按照以下情形處理:
(一)構成行政違法的,依照有關(guan) 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二)構成環境侵權的,依法承擔環境侵權責任;
(三)涉嫌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guan) 。
第十八條 建設單位未依法備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由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環境影響評價(jia) 法》第三十一條第三款的規定,責令備案,處五萬(wan) 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建設單位違反承諾,在填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時弄虛作假,致使備案內(nei) 容失實的,由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將該建設單位違反承諾情況記入其環境信用記錄,向社會(hui) 公布。
**十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對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分類管理名錄》應當編製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或者報告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擅自降低環境影響評價(jia) 等級,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並辦理備案手續,經查證屬實的,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認定建設單位已經取得的備案無效,向社會(hui) 公布,並按照以下規定處理:
(一)未依法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或者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一條和《環境影響評價(jia) 法》第三十一條**款的規定予以處罰、處分。
(二)未依法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或者報告表,擅自投入生產(chan) 或者經營的,分別依照《環境影響評價(jia) 法》第三十一條**款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有關(guan) 規定作出相應處罰。
**十一條 對依照本辦法第十八條、**十條規定處理的建設單位,由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將該建設單位違法失信信息記入其環境信用記錄,向社會(hui) 公布。
**十二條 本辦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摘自儀(yi) 器信息網 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