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

環保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


日期:2020/4/17 15:58:05
瀏覽次數:411
摘要:文章導讀 為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加強“十三五”期間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工作,充分發揮標準對環境管理的支撐作用,促進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範,日前,環保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全文如下: 關於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機關各部門,各派出機構、直屬單位: 環境保護標準是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重要手段,是支撐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為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標準體係,充分發揮標...

文章導讀

為(wei) 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加強“十三五”期間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工作,充分發揮標準對環境管理的支撐作用,促進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範,日前,環保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全文如下:

000.jpg


關(guan) 於(yu) 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機關(guan) 各部門,各派出機構、直屬單位:

環境保護標準是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重要手段,是支撐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為(wei) 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標準體(ti) 係,充分發揮標準對改善環境質量、防範環境風險的積極作用,在充分總結“十二五”環境保護標準工作基礎上,我部組織編製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見附件)。現印發給你們(men) ,請參照執行。

環境保護部

2017年4月5日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2017年4月10日印發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



一、“十二五”環境保護標準工作進展和問題

“十二五”期間,環境保護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改善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全X貫徹實施《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環境保護標準(以下簡稱環保標準)工作在充實完善標準體(ti) 係、推動環境管理戰略轉型、支撐環境管理重點工作、優(you) 化工作機製和加強能力建設等方麵取得明顯進展。



(一)“十二五”環保標準工作主要進展


1.環保標準體(ti) 係進一步充實完善

經過四十餘(yu) 年的發展,我國目前已形成兩(liang) 級五類的環保標準體(ti) 係,分別為(wei) ***和地方級標準,類別包括環境質量標準、汙染物排放(控製)標準、環境監測類標準、環境管理規範類標準和環境基礎類標準。截至“十二五”末期,累計發布國家環保標準1941項(其中“十二五”期間發布493項),廢止標準244項,現行標準1697項。在現行環保標準中,環境質量標準16項,汙染物排放(控製)標準161項,環境監測類標準1001項,管理規範類標準481項,環境基礎類標準38項。加強對地方環保標準的指導和管理,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地方環保標準工作的指導意見》(環發〔2014〕49號)和《關(guan) 於(yu) 抓緊複審和清理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和汙染物排放標準的通知》(環辦〔2015〕39號)等文件,理順了國家標準與(yu) 地方標準之間的關(guan) 係,地方環保標準得到快速發展。截至“十二五”末期,通過備案的地方環保標準達到148項,比“十一五”末期增加85項。

2.環境質量標準推動環境管理轉型

“十二五”期間,環境質量標準的製修訂工作以保護生態環境和保障人體(ti) 健康為(wei) 落腳點,推動我國環境管理戰略轉型。以國內(nei) 外*新環境空氣質量基準研究成果為(wei) 科學基礎,綜合考慮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和社會(hui) 經濟發展水平,修訂發布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增加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8小時濃度指標,收緊可吸入顆粒物(PM10)等汙染物標準限值,實現了與(yu) 國際標準接軌。進一步完善環境空氣質量評價(jia) 技術規範,客觀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及其變化趨勢,評價(jia) 結果與(yu) 公眾(zhong) 對空氣質量的主觀感受更加一致。以《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發布為(wei) 標誌,我國環境管理開始由以控製環境汙染為(wei) 目標導向,向以改善環境質量為(wei) 目標導向轉變。推動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修訂進程,根據土壤用途,對農(nong) 用地和建設用地分別提出質量要求,完善管理模式,實施分類管理,滿足《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的要求。

3.汙染物排放標準有力支撐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的要求,加快完善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體(ti) 係。“十二五”期間,發布了火電、煉焦、鋼鐵、水泥、石油煉製、石油化工、無機化工、工業(ye) 鍋爐、磚瓦、玻璃、輕型汽車等重點行業(ye) 28項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繼續加強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汙染物的排放控製,同時,著力開展對揮發性有機物、顆粒物的排放控製研究與(yu) 標準製修訂。針對“三區十群”等重點地區大氣汙染防治需求,按照《大氣十條》的具體(ti) 任務要求,發布了鋁工業(ye) 、鉛鋅工業(ye) 、銅鎳鈷工業(ye) 、鎂鈦工業(ye) 、稀土工業(ye) 以及釩工業(ye) 等6項汙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單,增設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進一步加嚴(yan) 重點區域大氣汙染物排放控製,完善標準體(ti) 係。截至“十二五”末期,現行國家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達到73項,控製項目達到120項,行業(ye) 型、通用型排放標準和移動源排放標準控製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占國內(nei) 總排放量的95%以上。

支撐化學需氧量、氨氮、重金屬等重點汙染物減排工作,加快建設覆蓋工業(ye) 源、生活源、農(nong) 業(ye) 源的水汙染物排放標準體(ti) 係。“十二五”期間,發布了紡織、合成氨、磷肥、檸檬酸、鋼鐵、化工等25項行業(ye) 型汙染物排放標準,提高環境準入門檻,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和布局優(you) 化,提升重點行業(ye) 水汙染防治技術水平。截至“十二五”末期,現行國家水汙染物排放標準達到64項,控製項目達到158項,與(yu) 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控製水平相當。行業(ye) 型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控製的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占我國工業(ye) 廢水中相應排放量的80%以上,汞、鎘、鉛、砷、六價(jia) 鉻等重金屬排放量占相應排放量的90%以上。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的要求,研究提出工業(ye) 園區汙水排放標準適用性解決(jue) 方案,開展《畜禽養(yang) 殖業(ye) 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修訂工作,進一步加強對農(nong) 業(ye) 汙染源的排放控製,促進畜禽養(yang) 殖業(ye) 生產(chan) 模式轉變。

4.標準管理向全過程工作模式轉變

“十二五”期間,環保標準工作機製不斷創X完善,工作模式從(cong) 以標準製修訂為(wei) 主向標準製修訂、宣傳(chuan) 培訓、實施評估的全過程模式轉變。為(wei) 檢驗和提升環保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充分發揮標準在環境質量改善、汙染物減排、經濟結構調整、產(chan) 業(ye) 技術進步等方麵的促進作用,啟動重點標準實施評估工作,鼓勵由第三方機構牽頭,環保科研單位、行業(ye) 協會(hui) 、企業(ye) 共同參與(yu) ,了解標準實施情況,分析製約達標的關(guan) 鍵因素,提出標準製修訂建議。大力加強標準宣傳(chuan) 培訓,平均每年麵向全環保係統舉(ju) 辦培訓3~4次,累計培訓5000餘(yu) 人次,帶動地方培訓約2萬(wan) 人次。此外,充分利用電視、網絡、期刊、報紙、專(zhuan) 線等多渠道開展標準宣傳(chuan) ,大大提高社會(hui) 各界對環保標準的理解和認識。


(二)環保標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標準製修訂項目進展滯後

為(wei) 滿足環境保護工作對標準的需求,“十一五”以來,啟動了近1800餘(yu) 項環保標準製修訂項目,完成並發布1128項,另有約600項尚未完成。環境管理精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環保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製約標準製修訂工作的瓶頸問題突出。例如,部分項目相對超前,科研及實踐基礎尚不能支持標準的編製及發布實施;部分項目工作基礎不牢、內(nei) 容不全、深度不夠,編製人員不能完全勝任相關(guan) 工作;部分項目承擔單位對標準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溝通協調保障不足;標準管理任務繁重,專(zhuan) 業(ye) 程度要求高,技術人才隊伍力量不足。上述原因導致部分項目進展緩慢,無法及時支撐管理需要。

2.與(yu) 排汙許可等新型製度的協同配套亟待加強

以改善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我國正逐步建立以排汙許可製為(wei) 基礎的新型環境管理製度體(ti) 係。新體(ti) 係下,國家、地方環保標準與(yu) 排汙許可、環境影響評價(jia) 、總量控製、排汙收費等製度的銜接配套需係統梳理,明確標準的定位與(yu) 作用。同時,質量標準和汙染物排放(控製)標準中有關(guan) 達標排放量核算、達標判定、監測頻次等方麵的技術內(nei) 容尚不全X,不能完全滿足排汙許可管理的要求。此外,《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針對改善環境質量提出了明確的國家目標和具體(ti) 行動措施,環境質量標準、汙染物排放(控製)標準、環境監測類標準等各類環保標準與(yu) 重點工作的支撐配套、同步發布實施的技術及管理保障措施尚不健全。

3.標準製修訂的科學基礎需夯實強化

環保標準的製修訂需要大量實際數據作為(wei) 基礎和支撐,但目前部分標準製修訂過程中,實地調研不夠充分,數據收集不夠全X,同時環境質量日常監測、監督性執法監測數據,以及相關(guan) 科研項目積累的成果等數據共享程度不夠,導致一些標準缺乏有力的數據作為(wei) 支撐,基礎不牢。此外,對於(yu) 基礎數據如何在汙染物篩選、限值確定、達標判定以及達標率測算中應用,缺乏係統的方法學總結與(yu) 提煉。在汙染物排放(控製)標準製修訂方麵,對達標技術的評估、標準實施經濟成本及環境效益預測分析的科學支撐不足。在環境監測類標準製修訂方麵,重實驗室分析,輕樣品采樣、保存、幹擾消除以及前處理方法研究的現象較為(wei) 突出,導致環境監測類標準與(yu) 環境質量標準、汙染物排放標準配套實施的適用性不強。

4.標準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需著力提升

新型環境管理製度的實施,以及環境保護部對標準管理職能的調整均對環保標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標準製修訂項目仍然存在立項環節把關(guan) 不嚴(yan) ,時間節點管理不夠嚴(yan) 格,項目審查缺乏更為(wei) 客觀、公正的評審機製,專(zhuan) 家技術把關(guan) 作用未能充分發揮,標準技術支持單位與(yu) 項目承擔單位職責不清晰,標準技術支持人員力量不足等問題,影響製約標準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指導思想與(yu) 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全X貫徹黨(dang) 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hui) 精神,牢固樹立創X、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改善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以滿足環境管理需求和突破環保標準發展瓶頸問題為(wei) 重點,補短板、建機製、強基礎,建立支撐適用、協同配套、科學合理、規範高效的環保標準體(ti) 係與(yu) 管理機製,為(wei) 環境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標準支持。


(二)基本原則


1.突出重點,全X推進

以環境質量標準和汙染物排放標準為(wei) 重點,全X加快推進各類環保標準製修訂工作,加大在研標準項目推進力度,發布一批、整合一批、轉化一批、終止一批。同時,嚴(yan) 把項目立項關(guan) ,控製標準計劃規模適宜,標準體(ti) 係精幹有效。

2.服務中心,支撐管理

以改善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配套排汙許可製的建立與(yu) 完善,圍繞《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的實施,推動關(guan) 鍵標準製修訂,加強相關(guan) 標準銜接配套,發揮協同作用,支撐環境管理。

3.注重科學,夯實基礎

完善標準製修訂技術方法,強化標準製修訂過程中的基礎性調查與(yu) 研究,以符合科學規律為(wei) 基礎,以滿足管理需求為(wei) 目標,加強標準的環境效益、經濟成本與(yu) 社會(hui) 效益研究,提高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4.完善機製,提升能力

創X完善標準製修訂項目管理與(yu) 審查機製,加強時間節點管理,建立退出機製。加強人員隊伍保障,推進標準信息化建設,提升標準工作能力,支撐標準工作不斷規範高效發展。


三、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


大力推動標準製修訂。圍繞排汙許可及水、大氣、土壤等環境管理中心工作,加大在研項目推進力度,製修訂一批關(guan) 鍵標準。構建基於(yu) 實測的標準製修訂及實施評估方法體(ti) 係,優(you) 化形成內(nei) 部科學、外部協調的環保標準體(ti) 係。進一步加強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實施評估,提升標準的科學性與(yu) 可操作性。製修訂並實施一批標準管理規章製度,形成一支專(zhuan) 業(ye) 紮實、特色明顯的環保標準隊伍,深化標準信息化建設,提高標準管理的規範性和高效性。加強宣傳(chuan) 培訓及交流合作,擴大我國環保標準的社會(hui) 影響。


(二)具體指標


1.啟動約300項環保標準製修訂項目,以及20項解決(jue) 環境質量標準、汙染物排放(控製)標準製修訂工作中有關(guan) 達標判定、排放量核算等關(guan) 鍵和共性問題項目。全力推動已立項的約600項及新啟動的約300項,共計約900項環保標準製修訂工作。

2.發布約800項環保標準,包括質量標準和汙染物排放(控製)標準約100項,環境監測類標準約400項,環境基礎類標準和管理規範類標準約300項,支持環境管理重點工作。

3.推動30餘(yu) 項重點環保標準實施評估,指導相關(guan) 標準製修訂,提出環境管理建議。

4.製修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製修訂工作管理辦法》《國家汙染物排放標準實施評估工作指南》等管理製度文件,規範管理工作。

5.開展***培訓3000人次以上,帶動地方培訓15000人次以上。

2017-04-15 5月中國環博會(hui)  環保圈

友情鏈接
Copyright@ 2003-2025  星空体育网站版權所有  

聯係電話:400-0822-248

Email:beijing@yorkinstru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