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保網訊:日前,北極星環保網獲悉,《遼寧省汙染防治與(yu) 生態建設和保護攻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已經印發。計劃提出,開展大氣、水、土壤汙染紡織工作,推進工業(ye) 汙染源**達標排放。嚴(yan) 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jia) 製度,強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ye) 聚集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jia) 及汙染治理。實行建設項目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等量或減量替代。實施電力、鋼鐵等重點行業(ye) **達標排放治理工程,推動20蒸噸或14兆瓦及以上燃煤鍋爐完成在線監控設施安裝,並與(yu) 環保部門聯網。2017年,完成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2020年,各類工業(ye) 汙染源持續穩定達標排放。全文如下: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印發
遼寧省汙染防治與(yu) 生態建設和保護攻堅行動
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遼寧省汙染防治與(yu) 生態建設和保護攻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印發給你們(men) ,請認真貫徹落實。
遼寧省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5日
遼寧省汙染防治與(yu) 生態建設和保護
攻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
為(wei) 貫徹落實國家大氣、水、土壤三個(ge) “十條”和《國務院關(guan) 於(yu) 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65號)精神,按照“鞏固氣”“突破水”“研究土”的思路,深入推進汙染防治與(yu) 生態建設和保護工作,努力改善全省環境質量,結合我省實際,製定本攻堅行動計劃。
一、總體(ti) 要求
(一)行動思路。
圍繞遼寧老工業(ye) 基地新一輪振興(xing) 發展和補齊我省生態環境短板,以提升環境質量和促進振興(xing) 發展為(wei) 主線,以改善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以推進資源環境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動力,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推進“藍天、碧水、淨土、農(nong) 村環保和青山工程”,堅決(jue) 打好大氣、水、土壤、農(nong) 村、青山五大環境汙染治理攻堅戰,加強生態建設與(yu) 保護,確保到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ti) 改善。
(二)行動原則。
以目標和問題為(wei) 導向的原則。圍繞改善環境質量,聚焦環境保護工作中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汙染治理攻堅戰,加強生態建設與(yu) 保護,用環境質量改善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
監管執法從(cong) 嚴(yan) 的原則。以**推進工業(ye) 汙染源達標排放為(wei) 抓手,以落實排汙許可製度為(wei) 主線,加快推進全過程汙染防治體(ti) 係建設,嚴(yan) 格監管執法,倒逼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政府引導、多元投入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加快構建“政府為(wei) 主、市場運作、企業(ye) 參與(yu) ”的多元化投入機製,**環保投融資機製,積極推動PPP模式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加快環境治理機製轉變完善。
全民參與(yu) 、合力推進的原則。以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為(wei) 契機,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責任體(ti) 係、考核追究機製,落實相關(guan) 部門齊抓共管,推動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加強區域協作和聯防聯控,進一步增強環境保護整體(ti) 合力。
(三)行動目標。
2017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不低於(yu) 74.3%;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下降到50微克/立方米和77微克/立方米以下,完成國考目標。全省河流水質優(you) 良(達到或優(you) 於(yu) III類)比例達到46.51%以上。各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到90.74%,建成區黑臭水體(ti) 控製在40%以內(nei) 。全省地下水質量不下降,近岸海域水質優(you) 良比例不下降。
2018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不低於(yu) 75.2%;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到46微克/立方米。全省河流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到47.67%以上。各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到92.59%,建成區黑臭水體(ti) 控製在30%以內(nei) 。全省地下水質量不下降,近岸海域水質優(you) 良比例不下降。
2019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不低於(yu) 76.1%;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到44微克/立方米。全省河流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到50%以上;各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到94.44%以上,建成區黑臭水體(ti) 控製在20%以內(nei) 。全省地下水質量不下降,近岸海域水質優(you) 良比例不下降。
2020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不低於(yu) 76.5%;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到42微克/立方米。全省河流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到51.16%以上。各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到96.29%以上,建成區黑臭水體(ti) 控製在10%以內(nei) 。全省地下水質量不下降,近岸海域水質優(you) 良比例不下降;遼河、淩河保護區水生態係統功能顯著恢複,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係統呈良性循環趨勢。生態環境保護水平與(yu) **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相適應。
二、重點攻堅行動
(一)精準施策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1.加快調整優(you) 化能源結構。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製和目標責任管理,逐步實施新建耗煤項目燃煤等量替代製度。2017年,全省燃煤總量控製在2.01億(yi) 噸。到2020年,煤炭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58.6%以下。實施氣化遼寧工程。**推進氣源和天然氣管網建設。2017年,天然氣供氣能力達到100億(yi) 立方米。到2020年,天然氣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提高到8%。推進清潔能源利用,製定清潔能源供暖價(jia) 格政策,積極推廣太陽能利用等清潔能源技術,推動供熱計量改革。推進冬季清潔取暖,抓好電能替代工作,完善“煤改電”供暖政策,擴大煤改電供暖範圍,提高城市集中供熱比重。積極推進工業(ye) 餘(yu) 熱供暖,到2020年,新增城市地源熱泵等清潔能源供暖2000萬(wan) 平方米,其中“煤改電”供暖麵積500萬(wan) 平方米。推進區域高效一體(ti) 化供熱。嚴(yan) 控新建燃煤鍋爐,大力推廣背壓機組和煤炭清潔燃燒技術,推動城市建成區和縣(市、區)實現一縣一熱源,盡快實現高效一體(ti) 供熱。到2018年,建成區基本實現高效一體(ti) 化供熱;到2020年,建成區**實現高效一體(ti) 化供熱。推進煤炭清潔利用,加快現有煤礦洗選設施建設,新建煤礦同步建設煤炭洗選設施,原煤洗選率達到100%。加強煤炭銷售使用環節監督檢查,限製銷售使用高灰分、高硫分散煤。**拆除老舊低效燃煤鍋爐,擴大高汙染燃料禁燃區範圍。2017年,以縣和縣級市為(wei) 重點,淘汰建成區10蒸噸及以下老舊低效燃煤鍋爐,沈陽市建成區基本取締2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其他城市建成區取締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到2020年,依據城市供熱專(zhuan) 項規劃,列入拆除計劃的全省城市建成區2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予以取締。(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廳、省環保廳;配合單位: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物價(jia) 局等部門)
2.加快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化解過剩產(chan) 能。以化解煤炭等行業(ye) 過剩產(chan) 能為(wei) 重點,完善激勵政策,鼓勵企業(ye) 通過主動壓減、轉型轉產(chan) 、搬遷改造、國際產(chan) 能合作等途徑,主動退出過剩產(chan) 能。嚴(yan) 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技術等法律法規和產(chan) 業(ye) 政策,達不到標準要求的產(chan) 能依法依規退出。推進兼並重組壓減產(chan) 能。到2018年,化解煤炭過剩產(chan) 能2370萬(wan) 噸;到2020年,壓縮水泥產(chan) 能2000萬(wan) 噸。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按照主體(ti) 功能區規劃要求,合理確定產(chan) 業(ye) 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重大項目原則上布局在優(you) 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結合化解過剩產(chan) 能和企業(ye) 兼並重組,加快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布局調整,繼續推進位於(yu) 城市主城區的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水泥、平板玻璃、瀝青混凝土攪拌等重汙染企業(ye) 搬遷、改造。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工業(ye) 綠色化改造,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推廣應用,嚴(yan) 格環保能耗要求促進企業(ye) 加快升級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綠色製造和綠色產(chan) 品供給,鼓勵企業(ye) 發展綠色技術、綠色設計、綠色產(chan) 品,強化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提升產(chan) 品綠色環保低碳水平。到2020年,創建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培育一批綠色產(chan) 品,綠色製造體(ti) 係初步建立。(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廳、省環保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質監局、省**生產(chan) 監管局等部門)
3.開展揚塵汙染綜合整治。整治施工揚塵。貫徹落實《遼寧省揚塵汙染防治管理辦法》,在市區易產(chan) 生揚塵位置,安裝視頻監控設施並聯網,強化關(guan) 鍵環節管控,推進綠色施工。嚴(yan) 控交通揚塵。規範渣土運輸,散料運輸車輛全部采取密閉措施,強化城市保潔揚塵控製,推行道路機械化清掃等低塵作業(ye) 方式,提高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嚴(yan) 控工業(ye) 堆場揚塵,2017年,所有大型煤場、料場**完成抑塵改造。加大城鄉(xiang) 綠化力度。開展城市建成區裸露土地綠化覆蓋工作,到2020年完成裸露土地綠化覆蓋麵積940公頃,確保黃土不露天。(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廳;配合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交通廳、省林業(ye) 廳、省農(nong) 委等部門)
4.開展機動車尾氣汙染防治。加大黃標車淘汰力度。加強綠標區監管,嚴(yan) 格黃標車環保檢測。2017年,全省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10萬(wan) 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出台黃標車提前淘汰補貼政策。開展機動車道路遙感監測,對尾氣超標車輛實施動態監管。推廣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提高公共車輛中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占比,城市公交新增、更新全部使用清潔能源或新能源汽車,出租汽車采用雙燃料。鼓勵具備條件的客運班線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汽車。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加強新生產(chan) 車輛環保監管,嚴(yan) 厲打擊生產(chan) 、銷售環保不達標車輛的違法行為(wei) 。**實行機動車注冊(ce) 登記、轉入、**技術檢驗等環節的環保標準審核,加快建立超標排放車輛維修治理體(ti) 係和柴油車車用尿素供應體(ti) 係。加強油品質量監督檢查,嚴(yan) 厲打擊非法生產(chan) 、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wei) 。完善“環保綠標路、區”創建工程,建立完善電子監控係統。加強城市交通管理。優(you) 化城市功能和布局,推廣智能交通管理,實施公交優(you) 先戰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2017年,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49%;到2020年,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60%。(牽頭單位:省環保廳、省公安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廳、省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省工商局等部門)
5.強化秸稈綜合利用與(yu) 禁燒管控。加大禁燒管控力度。嚴(yan) 格落實我省秸稈焚燒防控追責管理辦法,建立逐級監督落實機製。強化重點區域、重點時段禁燒措施,實現全省秸稈焚燒火點數逐年明顯下降。到2018年,基本消除露天焚燒秸稈現象。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出台秸稈綜合利用方案,加強秸稈收貯運服務體(ti) 係建設。到2018年,全省新建秸稈收儲(chu) 點200個(ge) 、秸稈收儲(chu) 中心20個(ge) ,基本形成政府推動、企業(ye) 和合作組織牽頭、農(nong) 戶參與(yu) 、市場化運作的秸稈收貯運服務體(ti) 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到2020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力爭(zheng) 達到87%以上。(牽頭單位:省農(nong) 委、省環保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等部門)
6.加強重汙染天氣應對。加強基礎能力建設。開展霾天氣加密觀測係統、酸雨觀測站、大氣降塵觀測站、激光雷達、微波輻射計、雲(yun) 雷達以及沙化、濕地等生態環境氣象監測站建設,提升區域大氣環境質量預測、預報和預警能力。2017年,完成沈陽、大連、鞍山、撫順等市低空邊界層探空係統建設和14個(ge) 市大氣成分觀測站升級。到2020年,完成全省14部微波輻射計連續探空係統建設。加快推動霧、霾跨界監測站和對照監測站建設,科學判定省際跨界汙染,實現聯防聯控。完善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的區域聯合預警機製,及時修編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加強對預案實施情況的檢查和評估。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措施,提高重汙染天氣應對的有效性。強化監管和督察,對應對不及時、措施不力的市縣政府,視情況予以約談、通報、掛牌督辦。加強大氣環境管理能力建設,開展重汙染天氣成因分析和汙染物來源解析,編製大氣排放源清單並定期更新。開展大氣環境網格化管理平台建設,將所有大氣汙染源和20蒸噸以上鍋爐在線數據、揚塵監控數據納入網格管理。到2020年,構建起“**監測、精準溯源、科學決(jue) 策、精細執法”於(yu) 一體(ti) 的省、市、縣三級大氣環境網格化管理平台。(牽頭單位:省環保廳;配合單位: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廳、省公安廳、省交通廳、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氣象局等部門)
專(zhuan) 欄1: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

來源:北極星環保網 20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