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環保行業(ye) 經過15年高速發展,開始向拐點邁進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預計“十三五”末,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將達1.45%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以“三大計劃”為(wei) **,近期多個(ge) 政策相繼出台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環境汙染與(yu) 能源結構及產(chan) 業(ye) 結構分不開,我國以煤炭為(wei) 主的能源結構是汙染的根源,1978年以來,我國煤炭產(chan) 量複合增速高達4.56%;鋼鐵、水泥、玻璃等高汙染行業(ye) 經曆了輝煌的發展,累積了大量的環境問題。
我國煤炭產(chan) 量39年複合增速達4.56%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生鐵、水泥、平板玻璃經曆了輝煌的發展曆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工業(ye) 廢水排放量屢創X高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近些年,我國爆發2次國內(nei) 性霧霾事件,217座城市存在黑臭河汙染現象被揭開,普查出國內(nei) 土壤汙染超標率達16.1%,危廢違法轉運處置事件屢見不鮮,眾(zhong) 多的環境汙染威脅人民的生存環境,引發了以“柴靜事件”為(wei) 代表的輿論運動。2013-2016年,國家相繼頒布“三大行動計劃”,治理意願升溫。
我國環境問題集中在近些年爆發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縱觀國外環保行業(ye) 曆史,環保存在明顯的特定時期保增長調結構功能,投資拉動屬性顯著(如日本的90年代、美國的1985-1990年,環保產(chan) 業(ye) 逆周期顯著成長)。如今,我國環保在去產(chan) 能中扮演重要作用,在“新基建”中占有重要位置,逆周期成長屬性將逐步體(ti) 現,預計“十三五”期間複合增速將達10.7%。
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環保投資複合增速在10.7%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cong) 國家層麵看,“十八D”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並將其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麵與(yu)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構成“五位一體(ti) ”的總體(ti) 布局,習(xi) **更是提出“十八D以來,在“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的戰略高度上,中國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行動來看,中央環保督查常態化,2016年兩(liang) 次大規模的督查受理群眾(zhong) 舉(ju) 報3.3萬(wan) 餘(yu) 件,立案處罰8,500餘(yu) 件,約談6,307人,問責6,454人,罰款約4.4億(yi) ;2017年3月環保部專(zhuan) 門針對京津冀進行了一次霧霾專(zhuan) 題督查,4月起,中央環保督察組將陸續進駐湖南、安徽等15省,開展對上述省委、省政府的環保督查,時間期限為(wei) 3個(ge) 月,同時督查還將下沉到每個(ge) 省3個(ge) 左右的地級市,實現環保督查國內(nei) 範圍內(nei) 的全覆蓋。
環保督查的省份數量增加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年起國務院等多部門針對黑臭水體(ti) 治理頻頻發文,2016年1月20日住建部公布了《國內(nei) 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ti) 名單》,黑臭水體(ti) 排查完畢標誌著治理開始進入實質性階段。根據《十三五汙水處理及再生建設》意見,“十三五”期間,我國需整治1,992個(ge) 城市黑臭水體(ti) ,總長度5,904公裏,而住建部黑臭水體(ti) 整治信息發布平台顯示,我國已認定黑臭水體(ti) 數量共有2,014個(ge) ,總長度7,588.42公裏,待治理長度為(wei) 7,196.81公裏。按照黑臭水體(ti) 項目治理單位投資成本6,319.38萬(wan) 元計算,十三五黑臭水體(ti) 治理投資為(wei) 4,547.94億(yi) 元。(其中控源截汙涉及的設施建設投資約1,700億(yi) 元)
黑臭水體(ti) 項目治理單位公裏投資成本約為(wei) 6,319.38萬(wan) 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北極星環保網 來源:中國產(chan) 業(ye) 信息網 2017/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