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搗鼓出這個(ge) 物理概念的人,按我們(men) 中國人的說法就是祖師爺,這一中一外兩(liang) 位還都是赫赫有名的曆史名人。
咱們(men) 先從(cong) 歲數大的介紹,中國這位呢,就是發明了豆腐這一吃貨至寶,造福華夏飲食界數千年的不成功造反家——淮南王劉安了。


煉丹練出豆腐的發明家,寫(xie) 出先秦雜家和道家之大成的《淮南子》的思想家,造反被殺全家
圖片—出自影視劇《漢武大帝》
這位煉丹煉出豆腐的西漢王爺,一直想著怎麽(me) 把他的豆腐(劃掉)仙丹煉好,留下了很多輔助工具的記錄,在他的專(zhuan) 業(ye) 論文《淮南子 說山訓》中,就有濕度計的概念:“懸羽與(yu) 炭,而知燥濕之氣”。意思就是原本等重的幹燥木炭和石頭,分別被懸在天平的兩(liang) 端,木炭因吸收空氣中的濕氣而變重,通過增加羽毛的數量使天平平衡。
沒煉出不死藥,倒點出豆腐、火藥和雜七雜八其他各種小發明的中國古代道士
比起早慧的中華文明,歐美弄出濕度這一概念晚了千把年,還得虧(kui) 一位聰明絕頂的EGG殺手。

萊昂納多·迪·皮耶羅·
達·芬奇
中世紀意大利藝術家
文藝複興(xing) 三傑之一,爛尾**,小時候畫雞蛋,老了腦袋也變雞蛋的大藝術家
圖片—出自達芬奇自畫像
提到達芬奇,眾(zhong) 所周知這位除了是個(ge) 日常爛尾的拖稿畫家之外,還是把讚助者的**砸到自己愛好,折騰出千奇百怪的發明中的大發明家。
其中濕度計還算是和一個(ge) 畫家的工作沾邊——是他為(wei) 了測試石膏幹的快慢而發明的。此裝置用來測量空氣中的濕度。裝置由簡單的天秤組成,一邊放置可吸水的棉花,另一邊則是同等重量而不吸水的物質,例如蠟。空氣幹爽時,鉛垂線是垂直的。當棉花吸收空氣中的濕氣後,就會(hui) 變得比蠟質重,至於(yu) 潮濕程度,則由兩(liang) 邊高度的落差顯示。
根據達芬奇手稿複原的實驗
達芬奇曾表示儀(yi) 器有助“知道空氣的質量和濕度,以及什麽(me) 時候要下雨”。如今,同一原理也應用於(yu) 簡易“氣象室”,和其他采用吸濕劑(如羊腸或人類的頭發)所製成的濕度計。
現代工業(ye) 用濕度計